7.智 慧

我们通常能获得智慧或者知识,是透过学习阅读或听闻(闻慧 sutamaya pabba),经过思惟及推理(思慧 cintamaya pabba),通过直接的体验(修慧 bhavanamaya pabba)。

闻慧(Sutamaya pabba)是从正确的资料中所获得的,这样我们才可以开始投入修行。思慧(Cintamaya pabba)是由以上的所得到的资料,进一步的融会贯通的过程。修慧( Bhavanamaya pabba)是从直接体验中所产生的理解。我们需要有闻慧及思慧才能有效的修习正念。这样做时,直接体验这种智慧才能产生。这些都是修禅的一部份。我们须要修习它们才能开发洞悉力(观智) (vipassana)。

作为一位新的修行者,我们必须阅读佛法的书藉,或者至少也要参与聆听法的议论。这些资料与指导能让我们知道如何的修行。也就是说得到一些「材料」给自己去思考。我们必须把这资料和指导记在心理,当遇到困难时,我们必须拿它来它来反省。当然我们更应该在法的议论中发问。

刻意下功夫去开发智慧是我们必须做的。然而,很重要的请记在心里,你所获的的这些知识,将会在你的禅修上带来一些影响。这些资料将会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运作,它会影响我们的想法以及对事物的看法。所以你一定要让自己真正明白修行的基本知识,一定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。当你自己对任何事物有所不解时,当你不能明白事情为何这样时,你需要把这情形,清楚的告诉你的老师。拥有正确的资料,正确的动机,以及正思惟,你才能有效的、善巧的修行。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在智慧的开发过程中,我们多数人都是缓慢及辛苦的一种经验 ──我们都一直会在犯错。

不要害怕犯错 ──更重要的,不要为自己犯的错误感到太难过。无可避免的,我们都会做错,但是在修行时这些错误将是我们的踏脚石,让我们能有进步。觉知自己的错误,小心的看着它,从中学习,这就是智慧的运作啦!当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时,智慧会开始很自然的,自动的开启。再过几年,当我们的修行进步了,我们愈来愈能保持正念,我们所收集的知识与了解会自然的,较快的出现。这时智慧与正念会形成同一个队伍,互相配合。

当觉知自然运作时,心力就会加强,你会很有智慧的去处理事情。你不需在下苦工去开发它。当你观察的心加强时,智慧让你有效的对付烦恼。当你的智慧增长时,你的心会越清净,越安详。渐渐的,你会开始感受到清晰的,安稳的体验。你会开始从一个完全新的角度中去看待事物。也就是说,你开始拥有洞悉力。

拥有洞悉力的意思是对事物能有深一层的认识,以前所知道的都是表面的皮毛,只是一些知识。它很自然的,不费力的出现了,你是不能使它发生的。当某人把自己达到洞悉的经历形容出来,和这洞悉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。所以当你有同样的经验,这并非说你已经有了洞悉,或者将会得到洞悉。当时间成熟时,当你已经一切具备,你会有自己清晰的体验,自己清楚的洞悉。这时候,你才会明白你所读到的,所听到的关于洞悉的一切,与这真实的洞悉是有极大的差别的。你可以表达出这洞悉对你的影响,或者有关这种经验的表面解说, 但是你不能把洞悉对你所起的深刻体验表达出来。

这样直接的,真实体验会对你的修行起了很深刻的影响。你对这世界的看法,你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。这就是说,这种智慧会立刻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。然而这「洞悉力的心」并不是永恒的。它是一瞬既过了。而它所留下的,能有力的影响我们的是它的潜能。我们要时时的栽培这洞悉的力用,不然它也会消失掉。只要我们继续修行,它的力用才能存下来,才能用这智慧来处理工作,才能继续让智慧增长。继续的修行并不是说你必须在一日或一星期中坐禅几个小时,虽然这样做也是有帮助的。继续的修行是说我们必须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一切,并且把它做得最好。

在这一阶段中的修行,你的智慧是很明显的,成为专注点。这觉知的心还是在它的旁边,但是智慧是台上的主角。这种智慧帮助我们在修行中更有特出的进展。

闻慧、思慧和修慧是互相合作的。你从思惟中所得到的智慧将让你对法更有信心,从而能引发你的兴趣去修行。当你对修行很有兴趣时,你将会很乐意的学习与思惟。你不再怕犯错,并且会开始找寻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。你会更清楚的看到修行的利益,并且对自己所学到的有深一层的认识。这些都会帮你增加信心。当你有了洞悉力,你对「法」的信心有如打了一针强心针。这时候你会更下决心,全心的投入修行中。正念的修习将会是你生命中的主要依靠,而你的世界再也不会同样了。

比起他人,不管你是怎样的有经验;不管你是多么的有知识,千万不要对自己的智慧以及洞悉力的体验感到自满。不要替自己划了一条界线。一定要放开心胸,这样才能接受新的,更深入的理解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