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与观

禅修者:我仍旧有点坚持那种应该练习强烈的专注的观念。在我内心有种冲突的感觉,因为我听说的一切,都是关于为了得到任何领悟,心需要怎样怎样地平静和专注。这使我怀疑这里的禅修方法,所以我有这种关于禅修方法的未解决的问题。

禅师:为了得到止禅中所必需的那种高度的专注,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在一个目标上。内观定由于它的稳定性,它并不依赖于目标。内观定来自正见,正确的态度,正确的思维,以及连续的觉知,它们共同作用并且给予心稳定性。这种定被叫做正定。 禅修者:为什么佛陀教导他的比丘弟子们去森林里,并且修习四禅八定呢?

禅师:他并没有对每一个人都这样说。他鼓励那些已经修习止禅多年或者多生的弟子——他们已经建立了一种倾向于止禅的个性——去继续并且深入修习。他分别给那些在智慧、在觉知、在精进、或者在信心方面比较强的弟子们适合于他们的性情的禅修方法。 当你的心非常不安时,你当然可以修习止禅,直到心重新平静下来。尤其初学者有时不得不求助这种方法。它只是帮助我们上路的一种技术性的方法。如果你很熟练,你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帮助你走向最终目标的方法,这个最终目标就是理解事物的本性。


禅修者:我听你谈到内观定,但是我仍旧不理解。到底什么是内观定,我们又怎样才能发展它呢?

禅师:止禅定是通过反复地去集中注意力在一个目标上而获得。它建立一种专注,这种专注是强烈的,有点沉重和刻板。为了培养内观定,你需要拥有智慧。这可能是正确的信息,或者通过你自己的反思和经验所理解到的东西。因为这种智慧,心从不会想要或者排斥什么东西。因为这种智慧,心感觉到平稳;心里没有对目标的反应。这就是内观定,领悟只有从这种定中才能生起。

运用在我们的心背后工作的正确的信息(闻慧)以及我们的理智(思慧)去禅修是绝对必需的。为了得到洞察和领悟(修慧),这第三种智慧,我们需要运用前面两种智慧。如果这两种智慧没有充分发展,修慧也不会产生。

如果我们太努力地专注在一个目标上,心就不再能够思维很多的东西,所以觉知的能力就很弱。心不只是不思考不善的事情,它也不能思考任何善的事情,所以智慧也变弱。因为这样的原因,只要当我们运用一种止禅的定时,领悟就不能产生。如果我们真正想发展洞察力和领悟,我们需要修习内观定。

为了培养内观定,我们需要拥有正确的态度和连续的觉知。没有正确的态度,我们不能得到定,心就会始终感到不安。错误的态度意味着心里有喜欢或者厌恶,这会使心波动起伏。定的意思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心。正精进并不是说投入很多的精力,而是要耐心和坚持不懈地禅修。

内观是你需要在你的余生中持续地去实践的一种禅修。你不能停下来歇息。但是,如果你投入大量的精力,你就不能一直持续地禅修。你需要记住,这是一种长期的,需要稳定地进行的禅修。尽你可能多的去练习,但是要平稳地进行。

如果我们使用太多的精力,我们就不能持续这种禅修,那么即使我们一再地去禅修中心静修许多年,我们也许得不到任何的领悟。当我们长时间地做任何一种工作的时候,我们会学到许多关于那个领域的东西,但是当我们只是短期偶尔地从事那种相同种类的工作时,我们永远也不能高水平的精通它。

内观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为了真正理解某些东西,我们必须长时间地调查那个领域。如果我们只是短期地观察事物,深刻的理解就不能产生;我们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。因为我们需要长期地做这种禅修,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持续一贯地去进行。正精进的意思是坚持不懈,百折不挠。我们理解这种禅修是重要的,所以我们保持一以贯之地去做。正精进之所以“正”,是因为有大量的智慧在那里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